欢迎访问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网站!
今天是
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
教研论文
教研论文
教研论文
教学论文 您的位置:主页 > 教研论文 > 教学论文 >
源头活水,狠抓落实——探讨高考题型中文言文及古代诗歌如何与平时接轨
2020-01-08 返回列表

从教三年来,一直都在思考,我的学生如何能够取得好成绩?这不是空空的泛泛而谈,而是当今大的教育背景下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朝思暮想的问题。每当看到我的学生花费一个早读的时间连文言文的四行句子都背不下来,我心疼;每当看到我的学生数学、物理接近满分,而语文却连及格大关都难以越过的时候,我伤心;每当看到我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完成,可考试永远都是九十多分的时候,我落寞……这些学生不是不学习,而是努力了却没有成效,这样的努力让我不忍苛责他们,只能默默鼓励。

相反,有的学生天资聪明,稍微用功,一个早自习能背一整篇《逍遥游》,并且滚瓜烂熟。我常说,这样的学生是上天的宠儿,他们不用像别的同学那样埋头苦背,稍稍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样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是有天赋的,为他们高兴。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我们都是凡人,世间聪明的人能有几个呢?

作为语文老师,我没有能力让学生每一科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我想让我的语文成为他们所有学科中的骄傲。为了这个目标,我一直总结着经验和教训。纵观高考语文试卷,极大的阅读量让人望而生畏。仔细看时,也能从中发现一点眉目。

一、情景填空题

高中三年的每个语文早读学生都在哇哇背书,几乎每节语文课也与文言文相伴。所有这些只为文言文阅读的十九分和情景默写的六分。

背诵是相当耗费时间的事情,遗忘又是记忆的敌人,所以巩固性练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纵观每次考试中的情景式默写,能得满分的又有几人呢?除去个别题不会填之外,记忆深处的古诗文为什么在考场上提取的时候出现了偏差。显然,这都是记忆不准确的缘故。同学们在背书的时候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理解文章的意思,在背诵的时候只是急于记忆而没有仔细看清每一个字的写法。当囫囵吞枣成为习惯,看似滚瓜烂熟的课文其实错误百出,即使通过默写纠正,也很难改正过来。正如最近月考的试题,默写的第一题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句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改卷的时候发现同学们都知道填这两句,但记忆的准确性不敢恭维。有写成“登东皋而舒啸,临清流以赋诗”的,还有写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泉(河)而赋诗”的,还有把“舒”写成“抒”的,这些都是极常见的错误。还有把课文背混的,把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强安在这句话中,写成“临横槊赋诗”。然而,上课时常强调的“皋”这个字错误并不多。除了这个题,默写的第三题错得更是离谱。原题是让填庄子《逍遥游》中“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很多同学在写的时候都没有写“且”这个字。高考是严肃的,填的是完整的两句话,不可能从一个句子中抽出半个句子来填。所以“且”这个字必须写上。换言之,不写可能会扣分,但是写上一定不会扣分。所以,还是写上最好。默写的第二题有难度,是王勃《滕王阁序》中“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虽然“写尽九月之景”这句话上课的时候没有讲过,但学生要学会审题。题目中点明是“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那所写的两句也必须与色彩有关。所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从空间角度描写的秋景就不正确了。上课时重点分析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就是最佳答案。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月考,情景式默写就错这么惨,那要在紧张的高考战场上能做成什么样子真不敢想象。

针对这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而要积极的干预,及时纠正错误的句子,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推而及之,我们一定要在学生背诵的时候把好第一关,在记忆形成固定模式之前把错误都消灭在萌芽中。我常对学生说,背诵不是目的,会写才是关键,毕竟高考不考如何读,只考如何写。所以在背诵之后一定要反复的让大家默写,纠错。可以成段的默写,可以提问重点字词学生上讲台默写,可以设置成情景默写,可以抽查个别同学单独默写。但是每次默写之后必须要纠错,要不然默写就没有意义了。经过反复的默写,常错的问题基本上能够查清。再出现情景式默写也就不害怕得不到分数了。

二、文言文中选择题和翻译题

文言文阅读和情景式默写都属于文言文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高中学习的重点。看惯了白话文,初读文言文可能会摸不着头脑。其实学习文言文和学习英语文章是一样的。英语字母都认识,但是单词不认识,一篇文章就看不懂。文言文中的汉字我们都认识,可是放在一起就不知所云。学英语的时候我们都知道背单词,为什么到文言文上我们却不愿意背汉字在古文中的意思了呢。就是这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生僻字的意思我们不懂,才导致看文言文的时候类似于“睁眼瞎”。

而文言文中这些实词、虚词的用法从哪来呢,其实都隐藏在我们学习的每一篇文言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一点也不假。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除了要求背诵的段落要记忆之外,重点词语、句子的翻译也千万不能落下。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除了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记忆文章,还能拓展我们的知识。词的用法见得多了,考试的时候看到陌生的文言文也就胸有成竹了。

其实,试卷上的文言文比现代文更容易得分。文言文的文章大多是传记类的记叙文,而其他文章则是需要我们费尽心思理解的议论文等等。我认为,高考中文言文的三个选择题只有最后一个关于文章大意的理解可能会出错,其他两个关于断句和文化常识的选择题则不能错。断句考的是语感与技巧,这个只要在平时多加练习,并能准确把握句子的大意,正确率会大大提高。而文化常识则靠平时的积累。文化常识非常琐碎,平时遇见一个就要掌握一个。比如月考试卷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第一个选项“举进士,又可称为进士及第”,看到这个选项,脑子里立马就要出现古代科举考试的流程图。关于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所有文学常识就出来了。而第二个选项是“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这个小常识曾经做过,但仍有大部分同学没有发现错误。这就非常可惜了。一节课时间非常短暂,要想面面俱到,所有文化常识都讲到,那是痴人说梦,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相互配合。每份卷子,凡是做过的题都要及时纠正,多做总结,长此以往,这是笔不小的财富。

文言文的最后一个选择题是考查文章大意的。这种题即使文章看懂了,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错误。因为选项所设置的错误点非常隐蔽,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这个题白白浪费时间。我给学生的建议是,这道题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如果没有一次性找到答案,先放下来,等写完作文再回过头思考,如果实在没有时间就放弃。让同学们放弃这道题虽然不正确,但是对于时间不够用,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来说却是极好的选择。他可以把有限的时间多用在诗歌、作文上。对于语文考试时间充足的学生来说,写完作文回过头再看说不定“柳暗花明”了呢。

如果说语文选择题靠的是一部分的运气,那需要一笔一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汉字就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了。文言文翻译只有十分,但是花费大量时间做的三个文言文选择题却才只有九分,可见翻译的分量有多重了。翻译的时候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1、重点实词的意思。2、词类活用。比如名词作动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翻译的时候要加上“使”这个字,意动用法少不了“以”这个字。3、句式。省略句要把句子补充完整。常见的有省略主语的。倒装句(不管是主谓倒装还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要回到正常语序。判断句要加上“是”这个字。4、句意要通顺,不能是病句。这四点要牢记心中,尽量逐字逐句翻译。文言文翻译不怕你写得多,不怕你每个字都翻译,就怕你没有翻译的那个字万一是得分点了怎么办。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综合知识,只有平时功夫下到,考试多想想这四点,基本上每个句子也能在三分以上。

三、古代诗歌阅读

提起古代诗歌,相信每位同学都头疼。文章看不懂,题不会做,得分全靠蒙。看最近月考的诗歌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魏晋: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陶渊明的文章大家都喜欢,因为作者熟悉,文章意思好懂。这篇文章的意思也很清晰。太阳从西山落下,白月从东岭升起。月亮遥遥万里,放射着清辉,浩荡的夜空被照耀得十分明亮。风吹入户,在夜间枕席生凉。气候变化了,因此领悟到季节也变了,睡不着觉,才了解到夜是如此之长。我要倾吐心中的愁思,却没有人应和,只好一个人举杯和自己的影子对酌。时光飞快流逝,我空有壮志却不能得到伸展。想起这件事满怀悲凄,心里通宵不能平静。

但是做题的时候却出现了问题。选择题C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此二句借景抒情,为全诗之核心。很多同学不明白什么叫借景抒情,什么叫直抒胸臆。这句话中虽然出现了“日月”二字,但是这两个字在这里并不是环境描写,是借日月来写时光的流逝。所以,这时又出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三个词的区别。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融情于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例如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通过对这些难以理解的词语的解释,学生很容易发现选项中“借景抒情”是错误的,改成“直抒胸臆”就正确了。

关于诗歌的简答题是问“作者‘悲凄’”的原因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只要学过杜甫《登高》的同学估计对杜甫那八种悲伤的原因都不会忘记。因此,这个五分的题能得满分的人也不少吧。

2019年全国卷一的诗歌是选自宋朝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作者没有说画有多好,只说了画中描述的景很美,其实还是想表达对画者高超技法的赞叹。简答题问的是“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这种题就需要我们先把诗的尾联描述出来,然后再写作者的评价。


语文虽然不像数学物理那样知识点非常的明显,但是也需要我们不断总结。题做多了,自然能够发现得分规律,发现要点要如何归纳总结,揣测出题人想让我们从哪些方面入手回答。如果不把语文当回事,认为只要读读背背就行了,这种眼高手低的行为最终必然受到高考的严厉惩罚!


作者:南阳市五中语文组  陈晓

二维码
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 电话:0311-63119719 传真:0311-63119719 邮箱:195596955@qq.com 地址:河南·南阳 兴隆路552号
版权所有 © 2019-2020 河南省南阳市第五中学 豫ICP备10022577号